
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的骨骼疾病,主要特徵是骨密度降低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,導致骨骼脆弱,增加骨折風險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,約有30%的50歲以上女性和15%的50歲以上男性患有骨質疏鬆症。這種疾病通常被稱為「無聲的殺手」,因為在骨折發生前往往沒有明顯症狀。
骨質疏鬆症的成因複雜,包括年齡增長、雌激素水平下降(尤其是女性更年期後)、遺傳因素、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、鈣質和維生素D攝取不足等。此外,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、過量飲酒、缺乏運動也會加速骨質流失。
骨質疏鬆症對個人健康和生活品質影響重大,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椎、髖部和手腕。髖部骨折尤其危險,約20%的患者在一年內死亡,50%會喪失獨立生活能力。因此,及早進行測試骨質疏鬆和適當治療至關重要。
診斷骨質疏鬆症的第一步是詳細的病史詢問和身體檢查。醫生會評估患者的骨折風險因素,包括年齡、性別、家族史、用藥史、過往骨折史等。此外,身高縮減(超過3公分)可能是脊椎壓迫性骨折的重要徵兆。
目前有多種骨質密度測試方法可用於診斷骨質疏鬆症:
香港骨質疏鬆政府資助的「長者健康服務」為65歲及以上人士提供骨質密度篩查,建議高風險族群定期接受檢查。
骨密度檢查結果以T值表示:
T值範圍 | 診斷 |
---|---|
≥-1.0 | 正常 |
-1.0至-2.5 | 骨質減少 |
≤-2.5 | 骨質疏鬆症 |
≤-2.5+骨折 | 嚴重骨質疏鬆症 |
非藥物治療是骨質疏鬆症管理的基礎:
當非藥物治療不足時,需考慮藥物治療:
骨質疏鬆藥物可能引起副作用:
患者應定期回診監測治療效果和副作用,切勿自行停藥。
預防骨質疏鬆應從年輕開始:
香港骨質疏鬆政府衛生署推出「護骨計劃」,提供公眾教育和篩查服務,鼓勵市民及早預防。
長期照護對骨質疏鬆患者至關重要:
骨質疏鬆症雖普遍,但透過適當的預防、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,可大幅降低骨折風險。建議50歲以上女性、70歲以上男性及高風險族群定期接受測試骨質疏鬆。香港骨質疏鬆政府和醫療機構提供多種篩查和治療選擇,民眾應積極利用這些資源,維護骨骼健康,享受高品質的銀髮生活。
你可能也喜欢
最热文章